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0章:医药潜规则(上)(1 / 2)





 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,医药行业也有,虽然现在医疗行业管理很严格,年年医改,医药分家,主要还是因为药商和主治医之间的利益关系,这里面的道道错中复杂,有两个方面能看得出来。

  首先,药厂新药研发。

  要先经过药监局的专家委员会通过临床实验,临床检验委员,就是李卫国、安主任那样的人把关,可以说,最后一关相当严格。

  但药厂为了生存,不可能按照章程出新药,所以,会在临床检验这一环节动一些手脚,所以就找一些不是特别固执专家,修改临床实验报告,原本新药从临床到上市,少说要一年半载,可经过运作就可以几个月出一类新药。

  言外之意,药厂跟顶级药剂师,以及药监局的很多人,都有行贿受贿的利益关系。

  其次,药品上市后如何大规模销售。

  现在药品销售有两大渠道,连锁药店,医院,这其中最大的利益,就来源于运作。

  连锁药店的运营模式,就像是超市,回扣多的药品,都会放在最醒目的位置,让买药的患者一眼就能看到,这样就不会费心去找药店赚钱少的药品,这是药商跟药店之间的猫腻。

  医院销售药品模式,是主治医开处方药,现在的社会现象是,患者去医院门诊看病,医生会多开药,原因除了医院的创收,还在于医药之间的回扣关系。

  常见的就是,患者去看病,主治医开处方,根据患者病情开出七八种药,先不管对不对症,先保证患者吃了药不会加重病情,这种药就可以开,开的越多,赚的回扣就越多,所以现在医患关系,怎么都无法改善,多半也有这层关系。

  年年医改,年年解决医药之间的利益关系,可上有对策下有政策。

  近些年医改,医院命令禁止药商进入门诊楼,就是为了防止医商勾结,给患者乱开药的现象。

  可这种现象能禁止么,难,非常难。

  原因也非常简单,药商为了药品的最大利益化,他们会不择手段的坑蒙拐骗拉拢医生。

  就比如,一位医生门诊看病,药商不让进医院,但下班之后就管不着了吧,医生下班上了车,药商半路拦截,或者直接登门拜访。

  这帮无利不起早的药商刚开始也不会跟医生直接说利益关系,都是先交朋友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吃饭聚会,还不是就两个人私聊,药商会把跟他的利益链有关系的人全部拉拢在一起,都是社会精英人士,先做这么一件事。

  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,千穿万穿,马屁不穿,想当年关羽都败在马屁上,更何况普通的医生了。

  医生参加聚会后,一帮人以他为中心,各种拍马奉承,喝酒攀关系,对处方药的事只字不提,就说,家里有个什么亲戚,头疼脑热的,以后就找这位医生看病,对医生来讲,这是无法拒绝的要求,原因也很简单。

  医生在医院里工作,走的是效益工资,就比如刚刚参加工作,没资历没背景,患者凭什么找你看病,如果没人捧,一两年医生就受不了了,因为一直坐冷板凳啊。

  这不正好么,交了社会关系,这帮药商的利益链真的很广,给医生介绍患者,有病都找他,医生的效益份额足够了,工资满勤,那个医生不乐。

  您以为这样就结了,不不不,这才是药商手段的刚开始,之后还有连环套等着呢。

  医生受过一段时间的恩惠后,再参加这种聚会的时候,就不会有太多芥蒂了,这个时候,药商会增加筹码,既然都是朋友了,那就可以聊聊生活啊,聊聊现实啊。

  根据医生的个人需求,是房子还是车子,只要医生想要什么,药商都能低价搞到手。

  比如50万的汽车,经过药商介绍,医生购车只花25万,只要购买了,这就进入药商的圈套了。

  没有谁能把车子真的降价打五折,原因就是药商自己掏腰包垫付,期间不会让医生知道,这个恩惠受了吧,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正题。

  药商会跟医生适当的提一嘴,说他们药厂的特效药,可以多开一点,话点到即可,不能说的太过太明显。

  医生回去自己就琢磨了,人家帮了自己这么多,再给人看病的时候,思维潜移默化的就会想药商的药。

  第一个月开了一些,再跟药商见面,直接把回扣往医生手里一拍,是个人谁能拒绝,毕竟这是应得的,就算不收,药商也会说,整个医疗行业都拿这份钱,你为什么不拿?

  好,只要拿了钱,记住,人心是复杂的,欲-望的雪球会越滚越大,第一个月不经意都有这么多回扣,这要是以后多开点,长久以往,什么跑车房子,还不应有尽有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