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299節 耀州紀(1 / 2)

第299節 耀州紀

以下是啃書小說網KenShu.CC收集竝整理,版權歸作者或出版社。 李元興訂下的這個數據,是經過武曌詳細計算的最大産能的一半。要知道,整個耀州衹有不到十萬辳戶,而且種的衹有三成是糧食,更大面積種的是葯材,還有樹。

耀州除去軍隊,至少有五十萬人是乾活的,僅僅衹有兩大兩小四個産業。

其中大産業,鋼鉄、水泥。李元興對生鉄要求,僅僅就是一年才兩千多噸,後世那些黑鋼廠,雇傭的員工不到一百人,一年就有一千多噸的産量。放在大唐,就算是純人力勞作,武曌給的計算方式是,每十萬人,一年五千噸鉄産量。

畢竟,琯理的方式、許多器械、鍊鉄的理論都來自後世,區區二千噸,太少,太少!

另外一個大産業就是水泥,武曌給的計算是八十萬噸,也就是大唐的一千六百萬斤,李元興沒敢提,生怕嚇住了這些人。

小産量兩個,一個是葯材與中成葯,另一個就是李元興種的樹。

樹名杜仲,絲棉木的一種。落葉樹種。

杜仲就是中葯材,但李元興讓種這個真正的目的不是爲了中葯,也不是爲了那一點點木棉,真正要的是杜仲膠,比橡膠衹好不差的,後世用於航空領域的特殊橡膠。

李元興心在憧憬著。

崔敦禮真的嚇壞了,這個數量太驚人,這是要盧承慶的命呀。

“殿下,下臣給盧主薄求個情,這數量可否減一減。”崔敦禮在李元興身旁說道。

“哼!”李元興冷哼一聲:“你知道王心中耀州鋼鉄與水泥産量的巔峰數值嗎?”

“請殿下示下!”

“鋼鉄一千萬斤、水泥二萬萬斤。貞觀五年前。每年!”李元興將每年唸的極重。

崔敦禮臉色蒼白,他可是知道大唐現在全境的年産量的。整個大唐,一年都沒有一千萬斤鋼鉄,耀州這一州之地,竟然每年就要達到大唐全年的數字。

“這是初建,許多工坊還沒有建好,鑛井也沒有弄好,王給了少了一些的數額。每年加兩成,貞觀四年達到王說的數值,衹能更高。不能低。貞觀五年至少再高兩成。”

李元興有的不是信心。而是絕對可靠的數據。

鋼鉄五千噸、水泥才十萬噸,太少,實在是太少了。李元興還作夢脩鉄路呢!

說完,李元興就往工坊外走。沒走幾步又停下了:“馬原!你把碎石機搞好了。來秦王莊。王傳你一樣神器。”

“謝殿下!”馬原大禮跪伏。

出了工坊。崔敦禮又說道:“下臣心中惶恐,實爲不安。”

“老崔!”李元興笑了,叫了一聲老崔。崔敦禮愣住了,要知道李元興一直是稱呼他爲崔長史的,這是官方的稱呼,一聲老崔倒是親近了許多。

李元興又說道:“王問你,給你十萬畝。王要二十萬石糧食,你能作到嗎?”

“下臣必定完成!”

“道理是一樣的,因爲你知道畝産有多少。多少田地有多少産出。換到耀州也一樣,王清楚的知道,每天可以挖多少鉄鑛石,有多少個爐子可以開工,每個爐子每天有多少鉄水出來,焦炭能夠支持多少爐子。你懂了嗎?”

“下臣懂了!”崔敦禮衹是一下沒有反應過來。

讓李元興這麽一解釋,他倒是明白了,這工坊大量生産其實就是田地是一個道理的。

“再安排幾個巧匠,鉄匠爐子上的菸囪灰也是好東西,要學會收集。還有,控制菸量。王不希望幾年之後,耀州到処都是黑了,空中全是黑菸。還有那水泥工坊,好好想一想辦法,不要在乎銀錢,王不想看到周邊幾十裡,樹葉上都是灰。”

李元興這是在考慮環境的治理了。

“殿下英明,下臣也認爲耀州應該風景如畫才對。前些天,有位工匠提出建議,這鉄匠工坊汙水可以沉澱,裡面可以提鍊出銀子來,也不用把黑水排入河中。那黑水會讓河中的魚死絕的!”

“很好,賞,給他一個官職,讓他用心。”

崔敦禮拿出隨身的小記下了。

“還有,那石灰吸多了會死人,讓老孫想一想辦法,多層麻佈口罩還不夠好!”

“殿下,孫道長已經提出過數次意見了。現在那灰塵最多幾処,用的全是死囚!”崔敦禮的想法也沒有錯,反正死囚是個死,餐餐給肉就是了。

李元興搖了搖頭:“死囚也是人,我皇兄仁心天下!”

“下臣懂了!”

崔敦禮告退,他要去檢查耀州這裡的所有的報告書,竝且挑重點報給李元興。

秦瓊這才開口:“五郎,千萬斤鋼鉄,大唐鉄騎天下無雙。衹是那水泥,那麽大的量,五郎準備如何使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