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7章:看病的家伙事(2 / 2)

  本草纲目共有五十二卷,载有药物1892种,收集医方11096个,这给中医中药学,方剂学奠定了筑基石,也让后人在中医药剂领域上,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。

  不得不说,叶飞在这里写的,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,但尽管如此,他还是受用良多,特别是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验方,这可是不传古方,也就是师父李卫国带他来,听说很多中医重金求方一观,展馆都懒得搭理。

  文物保护有文物保护的规矩,展馆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文物,在这里能有特殊待遇的,也只有李氏传人了。

  叶飞更加郑重这次机会,每天三点一线,吃饭,睡觉,抄书,他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,全身心的沉寂其中。

  李时珍是明代名医,除了《本草纲目》之外,还有《奇经八脉考》《濒湖脉学》两本医学巨作,当然,叶飞抄录的并不是市面上到处流传的,而是那些真正的不传秘方。

  还有手札真迹,能被叶飞抄录的,也都是师父李卫国精心挑选,毕竟是他捐献的东西,他最懂重要性,那些市面上就有,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,那些是没有的他都了如指掌。

  不管怎么说,叶飞已经陷入抄书学习的喜悦中,每天如此,给他翻书的管理员换了一批有一批,也就叶飞乐此不疲。

  在他们来展馆的第七日,有管理员提出意见,文物他们是拿不走了,但仿制品可以拿走。

  李卫国本来是拒绝的,干嘛要那个仿制品,但馆长说:“我们可以请文物修复专家,为你一比一还原一套仿制品,保证跟文物一模一样,你的目的是拿出去行医,但拿文物行医有点太大材小用,医疗器材可以按标准重新做,一切费用馆里出。”

  李卫国想了想就答应了,但有一个要求,“规格用料必须要精准,保证一毫米都不能偏差。”

  李卫国松口,整个馆都松了一口气,接着就是花钱请人,找京城的文物修复专家,再找当地有名的医疗器材商,一起根据医疗箱进行研究分析,耗时2个星期,终于打造出一款非常精妙的医疗箱。

  这箱子跟原版的有些不同,用的是上好的黄花梨木,打磨的光鲜亮丽,没有古典气息的感觉,文物修复工作者坚持不做旧,说做旧就是造假,他们是国家级的文物工作者,坚决如此,决不妥协。

  没辙,馆长拿着箱子去找李卫国,他看了一眼就觉得非常喜欢,也不在乎做不做旧的细节,“这个就行,我给人治病要是没有这个行头,不习惯。”

  话落,李卫国打开这箱子,不得不说,明朝工匠别局创新,这精雕细琢,要不是文物工作者日以及日的研究,都恢复不出这么复杂的医疗箱。

  了解历史的人可能知道,明朝时期,机关工匠技术非常完善,就比如孔明锁,鲁班球,都是木匠机关的经典之作。

  这医疗箱外观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箱子,可打开盖子,前后左右在机关的推动之下自然摊开,各种分层五花八门,当完全打开后,这箱子就像是一朵绽放的花朵很是炫目。

  李卫国满意的点点头,箱子的盖子上,平整安插大小长短形状不一的各种针,黄帝内经《灵枢?九针十二原篇》列出了针的名称,音蝉针、圆针、音低针、锋针、音披针、圆利针、毫针、长针、大针,其次还有根据时代改良而来的,形状不已怪异的针,例如梅花针,三棱针等等共有12种。

  根据病理穴位,每个针的用法不同,都有不同的效果,其中针的数量可是很考究的,就比如最常用的毫针,这箱子里最多,足有10根。

  李卫国拿出一根毫针,用两根手指捏着针柄,立在木桌上双指用力捻转,针身就刺破桌子,直接渗透到木桌里。

  这给馆长看的目瞪口呆,“不愧是李氏中医传人,这手法还真没丢。”

  李卫国却不接话,看着扎在桌子里的针点着头说:“针感还行,虽然不能跟祖传的相比,但用料都是上乘材质。”

  他也不拿出这根针,继续检查其他工具,这开花药箱中有还有好多东西,例如崭新的艾灸盒,刮痧用的牛角,竹筒火罐,淋淋飒飒摆满一整个箱子。

  “还行,我很满意。”

  “满意就好,满意就好。”

  医疗箱事件就此过去,本来李卫国以为这事就结束了,结果哪知道,那句话说的好,无奸不商,展馆为了复原古董医疗箱,找来医药商人帮忙定制器具,当商人见过这箱子的神奇之处后,他就产生了一个念头。

  这不,趁李卫国独处的时候,商人屁颠屁颠的过来,递给李卫国一张名片,笑呵呵的说了他的目的。

  “你想把李氏医疗箱批量生产销售?”李卫国问。

  “是啊是啊,你可能不知道,不管是这种医疗箱的结构还是实际用途,都是我中医流传下来的文化魁宝,如果您能授权给我,我批量生产之后,咱中医治病的行头,比西医的专业,不就扬眉吐气一回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