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0章:真药假药(2 / 2)

  “可不是嘛。”

  经理突然说道:“哪家药店的老板,生意做那么大,是在医药监督局有亲戚,谁也管不了,但这条街上的人都知道,他的店铺没真货,也只有不懂的外地人,看门面进去才上当的。”

  的确,这条街,就刚刚哪家装修最好,其他店铺都没那么豪华,这也看得出来,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也可以用在这里。

  又走了没几步,经理止步说:“刚刚去了本条街的假货店,现在我们去良心店,这家一直跟我们有生意往来,老板人不错,进去看看真的药材吧。”

  李卫国一伸手,经理带路,大家尾随进入店铺内,看来他是早就打过招呼了,老板急忙过来恭维,“魏经理您来了,这位就是李教授吧,你好你好,久仰大名。”

  “你好。”

  “这些就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,欢迎你们来安国参观学习,里面请。”老人人很热情,招呼着大家往里走。

  说实话,这药材一条街,每家每户都有门面店,正常的客人也只能在店面里选药材,只有谈好价格,才能进入店内参观,不过这位老板人的确很好,听说李卫国带着学生参观,他直接领着就穿过店面,进入了所谓的中药饮片切割区,以及库房。

  跟店面不大一样,里面的工作环境有些昏暗,有不少工人在工作,比如刚刚进货的黄芪被铡刀切片,由工人操作,老板带着大家在一旁看着。

  这是一个专业的切割工具,马札长凳,一端有个药兜子,上面有铡刀,工人拿着黄芪,按照饮片标准,正在一刀一刀的进行切割中。

  老板说:“刚刚收购的黄芪,正在加工,都看看,也可以自己试试,当中医的,要了解咱们的切片规格吗。”

  李卫国点头说道:“没错,虽然切片薄厚跟药效没多大关系,但切药自古以来就有,每个中医都要亲自操作,你们也试试。”

  工人让开,叶飞第一个,在工人的指导下,叶飞一下一下的切割,渐渐的熟能生巧,其他人轮番尝试,都觉得挺好玩的。

  过后工人继续工作,老板带着大家进入库房,好家伙,200多平米的库房,全是陈列架,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透明包装药材,“这里就是我的药材库,想看看哪种药材?”

  “看看熟地黄吧。”李卫国说。

  老板一听就笑了,“教授不愧是教授,现在这中药市场,百分之八十的熟地黄都是假的,就我这有真的,来来,跟我过来。”

  大家穿过琳琅满目的货柜,老板拿下一包透明包装,里面装的就是漆黑的熟地黄。

  “你们看吧,绝对保真。”

  同学们都抓了一把,根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地黄是玄参科植物,新鲜或干燥块根。秋季采挖,除去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鲜用或炮制后用,分为鲜地黄,干地黄和熟地黄。

  所谓的熟地黄就是把地黄,用酒炖法炖至酒吸尽,然后晒该,药效也跟生地黄有区别,因为工艺比较麻烦,跟酿酒差不多,所以现在市场上多数都是造假。

  李卫国拿着熟地黄闻了闻,点了点头说:“不错不错,黑润粘手,的确是上好佳品。”

  “哈哈哈,我做药材生意,宁可不赚也不掺假,假药害人呐。”老板说。

  把药材收好,大家又看看其他中药饮片,都是不错的真药,老板很热心的给学生们讲解,怎么辨别假药,说的头头是道的。

  秦磊突然问了一嘴,“诶对了,你这有羚羊角吗?”

  “这个,全国都没有真的,就算有也不能卖,摆在柜台里当样品,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,你信吗?”

  这话暗讽刚刚哪家假货药店,马江涛还不忘人参的事,问道:“老板,现在市面上,真的没有百年人参吗?”

  “有啊,但非常稀少,任何一根百年人参都是镇店之宝。”老板说:“东北有三宝,人参鹿茸貂皮草,这人参在东北有很多养殖基地,野生山参已经不多见了,不过种植的现在也良莠不齐,前些年,有些人弄了个什么催化剂,刚刚中了几个月的人参打了催化剂之后,迅速生长,导致5年内的人参就能长成百年大小,真是作孽啊。”

  “还真是啊。”

  “我这有一批被骗才进购的人参,我拿给你们看看。”老板在旮旯里翻出一麻袋,拿出里面的人参说:“就这批,我上了大当了,你们看看。”

  每个人接过来一株,人参大小能看出年限,可这些按照大小区分,怎么也有20年了吧,但老板气鼓鼓的说:“这些就几个月,我担心有副作用,就一直丢这没卖,那次我去东北才知道的,这批人参在东北,十块钱一根,满大街都是。”

  “这么便宜?”

  “就哈尔滨火车站前的地下商场里,到处都是这东西,10块钱还是卖出价,你说他们得坑多少人。”

  “无良的造假。”

  老板说:“所以我说呀,你们这些医生一定要瞪大了眼睛,以后进中药,一定要辨别真假,千万别上当,要不然治不好病,害人害己啊。”

  同学们暗自点头,把老板的话默默地记住了。

  在他这参观一直到了中午十一点多,经理安排吃饭,把老板也叫着一起,李卫国也很高兴,毕竟难得遇见一位有良心的药商,大家都愿意跟他聊天,这天中午,也是经理第一次跟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用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