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66章:跟拍纪录片(中)(2 / 2)

  “麻烦你了叶医生。”

  叶飞拿出电话在镜头下拨号,“师父,你在哪,对,我有事要问你。”

  挂了电话,叶飞对着镜头勾了勾下巴,“咱们走吧,去见见我的老师,他是一位很厉害的医生,也许他能给出一些治疗方案。”

  镜头跟进,导演问:“你的老师来美国旅游吗?”

  “不,他来做学术研究,人在哈佛医学院,跟安德鲁校长探讨医学问题。”

  回到急诊,换了衣服,拿了车钥匙,跟行政主任汇报,这才带着摄像机离开医院,出门后叶飞调侃说:“你会开车吧?”

  “会,难道你不会?”

  “我当然会,只不过我是留学生,没有美国的驾照。”

  “好吧,我开车。”

  两人进入跑车,把摄像机固定后,导演发动引擎,感慨的说:“这辆车性能不错呀。”

  叶飞笑了笑,一路聊天一路指引,来到哈佛医学院,把车停好后,叶飞带领导演先来图书馆,介绍说:“哈佛医学院的图书馆有很多藏书,先找一本关于埃布斯坦畸形的讲解,然后去找校长。”

  “心脑外科,这里。”

  在长排书架前,终于发现一本厚厚的书,叶飞爬上梯子,拿下这本书,吹灰擦拭干净,打开看了看,找到关于埃布斯坦畸形的病历介绍,这才捧着去了校长室。

  都是剧本需要,校长室,几个老教授与李卫国早就等候多时了,双方见面后握了握手,介绍了各位教授,以及安洪峰和李卫国,双方入座后,在叶飞的引导话题之后,进行埃布斯坦畸形的病情分析。

  西医了解的埃布斯坦畸形治愈,只能按照国际成功治愈案例,说实话,治愈案例太少,更好的治疗方案也没有。

  叶飞适当的把话题引导转向李卫国,虽然知道会拿出一个疑难杂症,但李卫国没想到是这种全世界最罕见的疾病,此刻正在看埃布斯坦畸形的病症介绍。

  “这个病,古医术中的确有类似的记载,我不能确定与他是否类似,不过我可先按照记载,先做尝试性的治疗,我先开一副汤药,你让患者服下,先看看效果。”

  李卫国要写处方,叶飞急忙递上自己的钢笔,一帮医生集体看着他写的内容,李卫国写完后,把处方交给叶飞说:“去唐人街抓药。”

  “谢谢师父。”

  叶飞离开后,大家都再问李卫国是胡编的,还是真有治愈方剂,李卫国淡淡一笑说:“我这种身份的人,怎么可能胡编。”

  这下哈弗校长和一帮教授都不淡定了,集体吵吵着,要跟着叶飞一起去抓药。

  这不,叶飞和导演刚要开车,接到电话,让他俩等一会,李卫国和教授们也要去唐人街,只好等待了。

  导演问:“你的师父是什么来历?”

  叶飞想了想说道:“你听说过本草纲目这本书吗?”

  “好像有点印象。”

  “《本草纲目》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记忆名录,作者李时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家之一,我的师父呢,就是作者李时珍的后人,中国的大国医。”

  “原来如此。”

  校长等人都出来后,一起上车一起出发,直奔唐人街前行,这里是美国最具有中国特点的区域,到处都是中国字,中国文化,进入这里就好像回到了中国。

  原本纪录片中只有叶飞,但李卫国和安德鲁校长等人的加入,让这段路程更加其妙,甚至有点变成了,揭秘古老中国医术的看点。

  进入一家中医诊所,里面的格局全是药柜,让叶飞看的是倍感亲切,因为李卫国之前来过,老中医看见他再次登门,客客气气的握手迎接,李卫国解释了他们来的目的,并且讲解了大家的身份,这让老中医更加震惊。

  叶飞拿出药方说要抓药,安德鲁多抓一份,霍维茨也要了一份,而镜头呢,就跟着李卫国,听他讲解中医大道。

  从草药到治疗理念,完全崭新的观念,听的老美一个头两个大,虽然大部分都听不懂,但有叶飞的翻译,也能听懂的大概。

  药抓好了,没急着拿走,而是让中医诊所煎药,李卫国又开始讲解,中药的做法和由来,这需要一个过程,时间到了中午,大家还都没吃饭,正好到了唐人街,老中医心情很好,就把中国人的习惯发挥出来。

  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,我请客,走,请大家吃饭。”

  有客气的,也有不客气的,但还是在附近找了一家不错的中餐,要了一个包间,点了足足16道菜,宴席期间畅聊中医,特别是当李卫国说起叶飞这个徒弟时,老中医还试探的问了几个问题,叶飞自然是对答如流。

  “这孩子不错,看来咱们的中医后继有人啦。”老中医很是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