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4节(2 / 2)


  这才第一天,他要养精蓄锐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三天一晃而过,会试第一场考试,无风无浪地结束了。

  温钧状态意外的还行,在贡院门口和两万好友汇合,被复生接回了周府,稍微洗漱睡了一觉,立刻恢复了精神。

  周师娘见状,便没有请大夫,只派人送来了米粥,让他们几人先填填肚子,晚膳等周放回来一起用。

  因为正是会试期间,礼部也变得忙碌了起来,周放直到夜幕降临,才匆匆地赶回来。

  “走吧,书房说话,看看你们考得如何。”

  周放当年没有考中进士,但是这些年来,从未放下过读书,还出过三本游记,几本字帖,书文方面十分精进。

  帮他们整理一下思绪,预测一下考试结果,倒也足够。

  只是这一番对照之后,温钧和丛安倒是还好,卫二郎却不安起来。

  温钧的水准一如既往的高,丛安没有呆在臭号,水平正常发挥,也没有出什么岔子。只有卫二郎,到底还是底子浅了些,这半年来没有接受王三舅的教导,只靠自己苦读,不曾进步,反退步了,理解错一道经义题的题目,出现了严重的偏题。

  发现自己偏题的卫二郎脸色发白:“这……”

  温钧眉心微拧,拍了拍他的肩:“接下来两场,你要全力以赴。”

  卫二郎无奈,只能顺着点头,沮丧道:“早知道,我就不对答案了。”

  第91章

  考完试对答案是人之常情, 只是其中带来的后果有好有坏。

  对发挥正常的人来说,知道自己考得不错,能增加自信心,但是对发挥失误的人来说,不但影响心情,还十分影响后续的考试。

  卫二郎现在就是这个样子。

  他懊悔于自己审题不用心, 竟理解错了题目。题目一偏,经义再如何言辞恳切, 也无济于事。

  虽然有了温钧的劝,也答应后面努力,一想到,却还是坐立不安。

  想了想,卫二郎脸色难看地起身道:“你们继续聊吧, 我先回屋看书, 好好应对之后两场考试。”

  温钧一顿,点点头。

  让他回去静一静也好。

  送走他,温钧、丛安两人继续和周放说话。

  周放给两人分析了主考官喜好的文风, 让他们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 然后又表示,虽然殿试才是皇帝亲自坐镇,但是会试中若有出彩的理念,也能上达天听, 让他们会试一定要好好努力。

  “尤其是你, 温钧, 你已经连中四元,若是此次会试也有成就……”话没说完,但是周放的意思,温钧已经理解。

  事实上,他自己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,不然他为何得中解元后,依旧兢兢业业地读书,丝毫不敢懈怠。

  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场会试,能有成就吗?

  温钧勾唇:“学生尽力而为。”

  丛安投来钦佩羡慕的目光:“若是会试也能拿下第一,温钧,你就是连中五元了。”

  “不仅是五元那么简单。”周放握拳,露出激动之色,“本朝建立以来,还从未出过六元及第之人,只要温钧能够连中五元,便是为了好听,圣上也会在殿试里钦点你为状元。皆是,你可就真正是名垂千古,青史留名了。”

  温钧默叹,垂眸思索了一下,睫毛的遮挡下,眼底露出一丝野心:“我会努力的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在周府歇息了一天,次日凌晨,温钧等人再次乘马车前往贡院,参加第二场会试。

  第二场考策论。

  策论以实事而临机应变,考题上都选取的各种真实案例,经过改头换面让考生作答如何处理,徐县令和周放都给温钧科普过类似题型,而且他熟读律法,在现代也看过不少上热搜的案件,回答起来倒是不难。

  但是想要拿到高分,还得偏向与主考官的口味。

  本届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吴大人,吴大人榜眼出身,行事温吞,是个众所周知的老好人,想要讨得他的偏爱,用法用刑都要从轻处理。

  温钧洋洋洒洒将所思所想写上考卷,面上带着漫不经心的轻慢。

  这就像上思想品德课,哪怕有些心理不赞同,为了卷面分,也要按照老师的答案去填写。

  写完策论,最后还有一道大题,是探究高官权贵与民争利,该如何处理的。

  温钧看清题目,笔尖一颤,知道他做的先手或许要提前派上用场了。

  会试不可能没有根据地出题,一般来说,这种大题都是有皇帝授意,礼部才敢出在试卷上。

  也就是说,题目代表皇帝的态度。

  或许是七皇子的行径太过肆无忌惮,或许是女主的经商范围太过霸道,皇帝注意到了权贵与民争利带来的害处,故此试探。

  这也是一种和朝臣之间隐晦的拉锯站。

  这件事拿到朝会上来探讨,是没有什么用的。朝会只有三品官员才能来参加,而三品官员名下拥趸无数,为了安置好这些拥趸,或者为了维持面上风光,他们名下都有店铺私产,利益相关,不可能赞同这条决定。

  皇帝只能在考题上试探,在即将入朝为官的考子里播撒他的理念。

  </div>

  </div>